卢龙县坚持整县推进、整乡提升、整体过硬工作思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开展以“除烂根、治乱根、救病根、育新根”为主题的“护根行动”,针对性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等方面问题,不断提升组织力。

聚焦问题除烂根,净化农村环境。坚持挺纪在前,建立涉嫌违纪违法党员身份信息协同查核机制,按照“谁办案、谁查核”原则,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信访局等执法执纪部门在办理案件时,首先询问案件当事人政治面貌,对当事人是党员的向县纪委通报情况,由纪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2018年以来,全县已处理涉嫌违纪违法党员200余名。强力扫黑除恶,开展农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涉黑涉恶犯罪线索大排查,发现问题线索14条,对1名涉恶村党支部原书记给予开除党籍处理。严格党性体检,明确村“两委”换届候选人“五选十五不选”标准,建立县纪委监察委、组织部、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执法执纪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严格对“两委”干部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政治体检,对222名存在前科劣迹等行为人员坚决挡在候选人队伍之外。

猛药去疴治乱根,强化专项整治。坚持在惩治腐败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扶贫领域违纪违法、作风不实、失职失责问题,2018年以来立案处理41件,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坚持在整治“四风”上下功夫,建立453人纠“四风”志愿监督员和扶贫监督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一线收集问题线索,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69件,始终保持查纠“四风”的高压态势。坚持在整治后进上下功夫,明确“一年转化、二年巩固、三年提升”工作思路,倒排确定8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派246名机关干部组建驻村工作组脱岗帮扶,针对性解决村“两委”干部不和、党组织班子凝聚力不强、党员干部作风不硬、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全面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坚持在整治矛盾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清仓见底、持续攻坚”信访矛盾化解行动,严格落实每日排查制度,对矛盾隐患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时限,排查发现的114件案件全部办结,依法规范社会秩序。

精准施治救病根,细化管理措施。建立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开展“清资产、清资源、清合同,化债务、化纠纷、化矛盾,收新增资源费、收水资源税、收环境保护税”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三化三收”行动,548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有效解决农村集体无钱办事问题。规范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村级小微权力60项,细化村权名称、责任主体、操作流程、公开公示等要求,界定违规行为和追责办法,推动农村基层权力清单化、阳光化。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机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务公开内容、范围、程序、方式,通过形式标准化、内容规范化和工作常态化,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开办“孤竹夜校”,聘请市级以上专家学者和部门领导开展高端培训,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讲党课、“千人万场”大宣讲等活动,加强经常性党性教育;组织党员常态化开展“全民洗城”“攀穷亲、送温暖、强党建、助脱贫”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0余人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星耀龙城·党旗飘扬”评选,选树50个党组织先锋旗、90名党员先锋星,举办“星耀龙城·党旗飘扬”先进典型报告会,全面树立夺旗争先的鲜明导向。

建章立制育新根,深化规范提升。强化党建责任落实,实施“抓一联十帮百富千”工程,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联系村党支部书记、普通党员;村党支部书记联系农村党员、农村党员联系群众,下延工作责任,全面推进农村工作。全面推行以年初定责任、每月定清单、每季讲评、半年互评、年底考评为主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两定三评”常态化落实制度,通过项目化管理、动态化跟踪,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坚持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紧盯年龄、学历、一人兼等比例结构,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全县村书记平均年龄降到44岁,高中以上学历达到91.1%、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达到98%,“一人兼”到85.2%,厚积了长远发展根基。强化帮扶指导,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选派540个党建工作组对农村党支部进行全覆盖帮建,制定《党建工作组考核管理办法》,开展擂台年赛活动,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信访稳定、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全面推行“党员集中活动日”制度,确定每个季度首月25日为固定活动时间,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提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