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更好地适应城市基层治理新形势和任务要求,海港区挂牌成立了第一批3个社区书记工作室,以省级优秀社区书记李秀丽、孙爱静、周慧霞名字命名,明确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管理体系,促进优秀书记发挥传、帮、带作用,取得较好成效,全区共有4名社区书记被评为河北省千名好支书,11个社区被评为全市红旗基层党组织。

一是明确职责任务。着眼于社区队伍履职能力和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给社区书记工作室压担子,明确三大任务。一是带好一支队伍。通过专题培训、观摩学习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副书记、副主任以上社区工作者每年全覆盖培训,发挥优秀书记孵化器作用。二是搭好一个平台。以理论研讨、座谈会、主题沙龙、疑难会诊、调研等形式,破解工作难题、创新工作方法,搭建城市基层党建的交流共商平台,互相学习借鉴,发挥工作智囊团作用。三是创好一批成果。通过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以简报、调研文章、信息等形式进行推广宣传,区委组织部定期集印成册,扩大工作成效。同时注重把城市基层党建成果体现在社会治理上,体现在管理和服务中,让党建成果惠及居民群众、引领基层治理,发挥成果分享堂作用。李秀丽“五勤工作法”、孙爱静“三心工作法”、周慧霞“红色链接工作法”受到基层社区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二是明确运行机制。为提高社区书记工作室效能,建立三项制度,确保工作室高效运转。一是定期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所有社区工作者到工作室进行至少1次培训,由3名优秀社区书记统筹安排、亲自接待,在工作方法、队伍管理、思路计划等方面进行全面展示。截至目前,已有665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集中观摩培训。二是挂职锻炼制度。选派社区副书记、副主任或任职不足3年的社区书记到工作室进行挂职锻炼,深度学习工作方法,通过组织安排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不少1周。今年以来,共有26名社区书记、副书记进行了挂职学习。三是结对帮带制度。书记工作室通过培训、挂职,发现挖掘一批有悟性、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长期结对帮带,确保培养出一批优秀后备力量。每个工作室至少结对帮带5名以上社区工作者,带思路、带作风、带能力。目前,共结成帮带对子17对。

三是明确管理体系。注重加强对工作室的管理调度,确保常态长效。一是做好远近谋划。各书记工作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季度向区委组织部汇报1次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活动内容、创新工作和成果、意见建议等,每年底组织考核验收,督促工作室履职尽责。二是制定增补制度。明确具备省级以上党务工作表彰的社区书记均可以申报成立工作室,经考察评定后授牌成立,让广大社区书记明确了工作目标,激发了工作热情。目前,已有2名社区书记申报。三是加强经费保障。依据工作室的工作成效、活动频率、工作成效等,由社区党建研究会保障工作经费,用于开展活动、会议、培训资料和办公费用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图为挂职锻炼)

 

(图为为三个社区书记工作室授牌)

 

(图为由三位社区书记工作室书记为全区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