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卢龙县大力实施“一渠百库”产业带“人才+”工程,通过整合人才、政策、服务三个渠道,细化人才类别、帮扶方向和工作举措,激发调动各类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进程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畅通“三个渠道”,提高人才支撑覆盖面。以统筹人才、政策、服务力量为依托,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人才帮扶工作体系。一是整合“人才队伍”,延伸服务半径。遴选100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设施农业、畜禽养殖、林果花木、创业咨询等4类专家服务团,与产业带农业合作社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创业帮扶,帮助科学规划、科技帮扶、技能培训、项目指导、政策咨询和跟踪服务,让创业群众“小事儿不出门、难题能解决”。二是整合“政策措施”,实现信息畅通。对现有人才、科技及创业扶持政策进行梳理,制定《卢龙县人才科技服务创业工作文件政策汇编》,由专家服务团成员负责宣讲和解读,便于创业群众及时系统的了解各类支持政策。三是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环境。坚持群众“点餐”和人才“送餐”相结合,安排3月、8月、12月为人才服务重点月,由县人才办根据群众具体需求调配培训资源,解决群众学习资源少、学习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开通卢龙县人才服务创业热线,畅通基层反映诉求和服务需求渠道。录制播放专家授课等辅导内容,拓展群众学习实用知识和技术途径。

(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种植基地开展技术咨询活动。)

实施“三大活动”,提升人才帮扶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产业带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一是“党政人才+乡镇(企业)”,开展联镇帮企活动。建立县直单位与乡镇结对共建工作机制,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产业带所在乡镇担任联络协调员,借助派出县直单位优势资源,引人才、引资金、引技术、引项目,帮助所在乡镇产业带的村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换脑、增智、造血、夯基”。帮助73个村谋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各种农业项目25个,举办技术培训班4场次。二是“技术人才+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帮扶活动。依托县专家联谊会智力集中优势,选派50名优秀会员专家深入“一渠百库”产业带村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人才基层服务联系点89个,开展政策、技术、信息咨询服务2700余次,引进农业新品种15个、推广新技术9项,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和增收技术难题47件,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650余人,发放免费农资10余万元。三是“实用人才+脱贫对象”,开展引领带富活动。按照“先富带后富、后进学先进”原则,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低收入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低收入户”的“2+1”能人带动帮扶模式,依托致富能人带头引领作用,打造体验课堂,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开展建功乡村振兴“双十”农村青年致富标兵(能手)申报推荐活动,加大优秀创业项目扶持力度,培养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

(对“一渠百库”产业带旅游产业人才进行集中培训。)

坚持“三线推动”,确保人才帮扶工作成效。通过强化对人才帮扶的组织领导和跟踪问效,激发人才的内在工作动力。一是组织牵线,让人才“亮”出身份。将每位人才的工作特长、目标责任和工作措施在服务辖区内进行公示,使其人才身份“亮”出来,一举一动都在群众关注下,不但方便群众监督,还使人才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得到强化,保障了人才服务质量。二是基层连线,让人才“践”出本色。实行“专家联基地”制度,分行业领域挂牌建立12个创业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基地集技能培训、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示范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量体裁衣教学、学教结合、实地指导等方式,引导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创业行列中来。三是督导专线、让人才“显”出优势。制定选派单位与选派人才共同包保责任制度,采取“人才包点、分管领导包线、行业领导包面”的方式,层层抓责任落实。对选派人才实行双重管理制度,定期督导服务开展情况,用考核来量化,对服务情况在《人才工作简报》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