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亮”工作法即亮党员身份、亮党员承诺、亮党员服务圈、亮服务内容、亮考评结果,作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制度创新,是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通过推行“五亮”工作法,实现了让党徽戴在党员胸前,让服务融入党员血脉,让优秀成为党员习惯,让形象驻进群众心中。
(图一:全区发文推广“五亮”工作法)
一、基本做法
坚持实践创新,让“五亮”工作法成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制度。在杨庄头村党支部基层治理探索实践基础上,创新“五亮”工作法党员教育管理模式。2019年8月,选取50个基础较好村试点推广,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农村党员队伍实际,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2020年1月,以区委文件下发《关于在全区农村党组织推行”五亮”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在全区农村党组织推行。依托杨庄头村“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分三批进行现场观摩,实地学习经验。各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部署,加强宣传引导,党员主体意识、宗旨意识普遍增强,实行积分考核,让广大党员学有目标、干有方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党员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五亮”工作法彰显强大的生命力。
(图二:全区分三批次推广“五亮”工作法)
坚持“四个重点”,让“五亮”工作法在乡村振兴中彰显活力。一是突出为民服务。按照“服务圈”划分,要求党员零距离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农村(社区)党员按照“五亮”工作法划分的服务圈,主动配合党支部对群众进行分片包干,开展入户宣传、走访排查。二是突出表率作用发挥。将每月第一周周六定为党员固定服务日,要求各党支部亮出党员服务大旗,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带头移风易俗,在文明祭扫、简化婚丧嫁娶等方面引领群众,弘扬传统美德,带头孝敬父母、关爱弱势群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蔚然成风。三是突出参与全区重点工作。下发《关于深入落实“五亮”工作法在全区重点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号召广大“五亮”党员围绕全区重点任务,自觉当好农村“八大员”,特别是在双违整治、人居环境治理、创城创卫、防火防汛等工作中打头阵、当先锋。四是突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利用手机微信建立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线上“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与流动党员及时沟通学习工作情况,要求定期上交思想汇报。疫情期间,下发《致抚宁区广大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号召广大流动党员向所在地党组织报到,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图三:党员按照划分服务圈包联群众)
营造浓厚氛围,让“五亮”品牌扎根群众心中。大力营造“五亮”工作法实践浓厚氛围,定期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推送党建信息和学习资料;开设《“五亮”在行动》专栏,以简报形式定期在全区刊发,展示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同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介加强社会宣传,扩大“五亮”工作法影响力,打造群众赞誉的党建品牌。
(图四:“五亮在行动”每周刊发简报)
二、取得成效
党员身份意识充分唤醒,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彰显。1.3万余名农村、社区党员“人人戴党徽,户户亮标牌”,进一步激发了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所有党员自觉参加组织活动、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无一人“掉队”。越来越多的农村党员成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主心骨,在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庄头村党员蒋海东、郭红姣、张娜等长年在外地打工,自从家里悬挂了“共产党员户”,他们主动加入村里的党员学习微信群,了解村内组织生活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微信上传学习心得,参与线上交流,极大提升了组织生活的参与度。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党员踊跃捐款捐物,参与人数位列县区第一,8600余名在家有服务能力的农村党员主动递交请战书,台营镇陈庄村党员陈玉茹87岁高龄坚持请战一线值守。田各庄管理区寒江峪村95岁老党员侯万义,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特意掏出100元钱,让儿媳代替捐款,该事迹被河北新闻网刊发。1200余名流动党员纷纷向所在地党组织报道,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还以微信转账方式向家乡党组织捐款。
(图五:党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服务群众取得实效,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党员服务意识明显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党员真情便民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跑办代办各类事项,分享致富信息和技术等,累计开展组团式志愿服务800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7万余件,其中化解邻里矛盾纠纷740件。全区选树杨立民等41名“五亮”优秀党员。坟坨管理区杨庄头村老电工杨俊权,36年如一日主动帮助群众修理电器,义务服务村民930余次;茶棚乡党员钟彬,凭借西红柿种植销售经验,帮助村民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下庄管理区高庄村党员自发为残疾老人收割稻子;大新寨镇王汉沟村流动党员王国壮致富不忘乡亲,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留守营镇张各前村以党员为骨干的“甜玉米”文艺演出队,定期为村民奉上文化“大餐”。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图六:党员全方位服务群众)
中心工作尽显担当,社会影响力更加突显。广大党员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大潮,累计参与中心重点工作8.3万余人次。积极配合党组织做好防火、防汛、治安巡逻等工作,成立农村党员防火队363支。2019年全区5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顺利落地;中俄天然气管线、102国道改扩建等工程推进速度全市最快;梁家湾移民搬迁28天完成;50天啃下了历时10年黄金庄棚改硬骨头,为城市扩容提质打开新空间。这些困难任务完成的背后留下了“五亮”党员坚实的脚印,闪耀着他们初心的光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清“双违”7695处、164.4万平方米,创下“抚宁速度”;历史遗留25年的健康大街断头路成功贯通;改造厕所2.3万座,全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改厕经验全省推广;创城创卫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成绩的取得凝结着“五亮”党员的辛勤汗水,见证着党员的担当作为。
(图七:党员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实践)
“五亮”工作法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工人日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秦皇岛日报》等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刊登,被新浪网、河北新闻网、共产党员网、长城网等20余家媒体刊登或转载,点击量超过一亿次,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图八:“五亮”工作法被各级媒体刊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