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省市委的统一部署,立足区情实际,结合“四类党员”(在职党员、普通党员、老弱党员、流动党员)特点,量身定制、分类施教将主题教育延伸到基层,确保主题教育全面覆盖、不落一人。其中,我区针对老弱党员制定的“1+1”帮学制度,相关经验被2019年12月4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发推广;创新乡村“大喇叭”“夜间课堂”“送学上门”等学习方式,并被河北日报、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刊发转载。主要做法为:

针对在职党员,严格标准,锻造“排头兵”。对农村(社区)“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等在职党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朗读美文同忆初心读书班等形式,坚持每天一小时学习、每周一期读书班、每月一次交流研讨,通过朗读革命先烈名篇细读《摘编》《纲要》,精读党史、新中国史,研读党章党规等,不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激发为民服务的热情和干劲。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参观党员生活馆,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责任意识和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履职尽职水平。聚焦十个专项整治中指出的突出问题,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创建卫生城市、生态环保、扫黑除恶、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中心重点工作,通过自我对照“找”、走访群众“听”、上级谈话“点”、班子成员“提”等方式,带头检视问题,建好问题台账,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普通党员,明确任务,打造“先锋队”对常年在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有一定读书能力的农村(社区)普通党员,按地域成立学习小组,依托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和社区活动场所,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读书会、报告会、讲党课等“专门学”,通过乡村红色“大喇叭”,举办夜间课堂、召开院落会、板凳会“随时学”,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卫生城市入户宣讲等工作“上门学”,举办书画展、观影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活动“体验学”,让农村(社区)普通党员乐学爱学好学易学,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开展“亮身份、亮行动、亮承诺”党员“三亮”活动,打造一支正能量满满的红色先锋队,通过版面形式公示党员照片、姓名、所属支部等信息,实现党员向村(居)民“亮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带领全体党员认领志愿服务岗位,居民下单,党员接单,通过“亮行动”带动社区党员提高党性认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每一名党员亮出为民承诺,通过“亮承诺”引领党员做好服务表率,时刻端正态度,牢记职责承诺,让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使每一个党支部成为一个“堡垒”。主题教育期间,累计组织乡村夜校36次,农村大喇叭宣讲600余小时,小板凳课堂开展112次。

针对老弱党员,互学互促,组建“顾问团”。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居住分散的老党员,通过建立“1+1”帮学制度选派政治素质好、沟通能力强的年轻党员与其结成对子,利用上门送资料、现场朗读和专题辅导等方式“送学上门”,坚持每周至少送学一次,把课堂搬到家里、把理论送到心中,让老党员不掉队、不漏学。邀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周长珍就战争经历、入党初心、个人感受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引导年轻党员坚定不移相信党、拥护党、跟随党,更好地将初心使命谨记在心,指导好日常工作实际。引导老党员在村务监督、民主管理、矛盾调处等群众工作方面建言献策、释疑解惑,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以身示范引领年轻党员见贤思齐、坚守初心。全区累计结成各类帮扶对子300余个,受益群众已达600余人,调处群众纠纷400多件。

针对流动党员,跟踪服务,点亮“满天星”。对长年在外务工的零散流动党员,通过电话通知、建立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定期推送学习内容、最新要求和学习动态。以党支部名义向流动党员邮寄一本《摘编》、一本党章、一个笔记本、一枚党徽、一封党支部书记的亲笔信,让每名流动党员都能全程跟学不失学。针对流动党员实际情况,开展“向党说说心里话”“表白我的祖国”“散是满天星”等网上主题党日活动,并提出“五个一”要求,要求流动党员在主题教育期间至少给支部打一个电话、读一本规定书籍、写一份思想汇报、提一条意见建议、办一件惠民实事,鼓励、支持他们返乡创业,通过进班子、给岗位、搭台子等途径,为家乡的建设注入新动能。主题教育过程中,针对流动党员各级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信息动态等1200余条,累计下发特色学习资料2万5千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