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经验自推广实施以来,改变了无数农村的面貌,也在全国推广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无数农村现状,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范例,是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幸福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系统总结、深入把握“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学好用活其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所在。乡村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与福祉。各地各部门要因地制宜,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扎实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要坚持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进一步增强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使农村百姓生活更舒心、更安心的重要举措。要以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作为主要抓手,坚持规划先行,以农村生活宜居、基础设施完善为目标,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注重保护乡村风貌和生态环境,避免“千村一面”,保留乡村的独特韵味。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让农产品运得出,农民留的住,游客进得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要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在“整治提升”上下功夫,在“常态长效上”做文章,着力推动村庄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拓展农村自治性组织和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引导农村各类自治性组织和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要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村民自己的事让村民自己说了算,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共同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和美乡村注入澎湃动能(作者:刘婧斐 王越通)
来源:河北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