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助发展
2022-08-25

近年来,秦皇岛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推进人才强秦战略,完善工作举措,创新方式方法,充分激活人才智力资源,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坚持党管人才,把握人才工作正确方向。市委带头执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度,专门成立了市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集中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近年来,多次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人才工作。着眼于对原有政策进行优化整合、改版升级,制定出台《秦皇岛市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秦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了七个方面25条具体措施,强调实施差异化人才政策,提出了人才质效理念,既注重政策延续,又有所突破创新,在开创性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秦皇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引才引智并举,激发人才强秦源头活水。秦皇岛出台“人才新政”,围绕生命健康、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秦皇岛特色主导产业,建立 “揭榜挂帅”机制,全方位加大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优秀科技人才、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力度,对新引进的“两院”院士或相当层次领军人才、省级重点人才计划或相当层次的领军人才给予20-200万元资金支持;围绕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实际需要,重点引进一批城市规划设计、旅游、酒店、会展、康养等方面的急需人才,经认定后给予最高10万元资金支持。同时,为吸纳聚集更多才智,采取柔性引才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昌黎县委县政府协调支持该县嘉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旱黄瓜研究院,请来中国工程院有关院士开展合作,搭建起集项目研发、人才培育、科技交流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高端科技基因。北戴河新区利用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之机,精心谋划“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人才扶持政策体系建设”“示范区生命健康产业未来发展政策”等项目,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搭建各类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厚植沃土。充分发挥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中关村生命园昌黎科创基地、天津大学环保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作用,采取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短期聘用等方式,柔性引进京津地区的高端专家人才,促进优质人才资源向秦皇岛流动。海港区与燕山大学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化分中心,成立8000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依托燕山大学转化科技成果、培育、孵化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现有40多家企业入驻,工作人员近500人,其中博士75人,硕士145人,27个科研项目已进入实地调研环节,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截至目前,海港区累计建成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57家,K80众创空间等孵化器8家。开发区高标准打造创业港湾,总面积超过37万平方米,拥有6家国家和省市孵化载体,近250家在孵企业。为提升创新创业生态品质,区财政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对孵化载体和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扶助支持,真正把创业港湾打造成为创新的策源地和大本营。今年以来,已有34家企业通过创业港湾准入评审。

用心用情用力,为港城英才提供优质服务。坚持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领导分别联系服务各个领域的60余名专家,切实解决人才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安居等方面问题。开发区在联系服务专家活动中,将联系主体由原来的工委管委班子成员扩大到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对象扩大到国家海外引才项目入选者、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英才、河北省“能工巧匠”,专家人才数量由原来的18人增加到165人;领导干部每年上门走访联系专家人才至少2次,指定1名联络人与专家人才进行日常联系,邀请专家人才参加全区重要会议,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智力优势。实行“港城英才服务卡”制度,为持卡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服务单位亮铭牌、服务专员亮名片、服务窗口亮标志,落实就医体检、医保社保、创新创业等服务举措。海港区今年拟选拔认定5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区级人才,进行命名扶持并给予奖励。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以租赁型人才公寓作为主要载体,以产权型人才公寓、人才房租补助为补充,向在秦无房的各类人才提供安居服务,给租房人才以实际支持。为拉近与辖区内企业人才的距离,海港区在全区各镇、街、园区全覆盖建立21家“人才驿站”,提供政策扶持、创业培育、信息发布、城市融入等各类服务,打造服务人才“家”品牌。

来源:中共秦皇岛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