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典型引路之产业振兴
2023-03-29

卢龙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创新工作举措,打造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面振兴典型村,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今天带领大家走进产业振兴典型村刘田各庄镇六百户村和潘庄镇秀各庄村。

刘田各庄镇六百户村搭建“四个平台”助强村富民

搭建党建平台,强引领出谋划策。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党支部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带动小农户发展,建立了互促互利互补的利益联结机制。科学指导谋划。县驻村工作组、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次专题会议谋划乡村振兴。20227月,通过村乡村振兴服务站争取,镇政府搭台,引进雄本农业公司注资500万元建设了27座高标准茄子种植产业园,“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经营模式,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搭建科技平台,强素质育新型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指导。成立了村科技服务培训站,每季度组织一次培训。今年邀请蔬菜种植专家李军、高校教授朱小平开展种植技术指导,开展了4次集中培训、“田间课堂”培养一般劳动力104人,技术骨干87人。挖掘潜力提升效益。利用科技水平,挖掘低产农田潜力,加大无公害蔬菜培育种植力度。已带动83%的农户参与到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强化质量追溯管理。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播种、定植、采摘、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的产业链条。

搭建联合平台,强帮扶稳增收。四季青农作物种植专业合社蔬菜基地1123.36亩,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要经营模式带动106户家庭增收致富,被评为2022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创造就业增收入。依托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加就业机会,长期工46人,临时工40人,月工资2600-4000元左右。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一级带一级,共享发展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乡村振兴局注入的500万物化资金,帮扶了全县1209名无劳动能力脱贫人口每人增加资产收益分红331元。

搭建产销平台,强标准畅销售。走品牌发展战略。六百户村坚持“强品牌、创特色、扩影响、增效益”为目标,实施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品质、统一包装”行动。四季青合作社“新维”黄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直供京唐秦地区家惠、兴龙广缘、华冠等大型超市。新发展的绿柄紫茄765茄子也进行了统一包装,远销郑州、武汉等商超。全村标准整齐划一。采取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施药、统一蔬菜检测、统一销售等模式,实现了基地100%统防统治、订单销售。

潘庄镇秀各庄村“四转四增”赋能产业振兴

转变守旧思想,寻求致富带头人,增动能。一直以来,秀各庄村各家各户都是靠种植玉米、花生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为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群众致富,村“两委”干部转变守旧思想,寻求破解办法,如何让村里土圪塔变成群众的金饭碗。经过思考,人才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前提。为此,该村以“广开门路引才、千方百计留才、不拘一格用才”三方面大胆探索,招贤纳士。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引进致富带头人——谢宝,并成立了秦皇岛浚熙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乡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动能。

流转山场资源,发展千亩林果业,增品牌。秀各庄村有大量山场资源,目前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即以秦皇岛浚熙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在公司流转承包荒山经营基础上,为村内4家小型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村内100余户种植户提供果木栽植和管理技术,带动群众利用自家承包山场规模种植油蟠桃、大樱桃等果木,现已栽植樱桃600亩、油桃300亩、板栗500亩、苹果160亩。2021年被认定为市级“一村一品”暨“百村示范带”工程示范村。

周转各类资金,完善设施强基础,增效益。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秀各庄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为了解决公司和群众果品销售难的问题可是急坏了村“两委”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与镇里进行沟通请示,争取资金、联系项目。通过整合周转各类资金,秀各庄村先后新修道路5000余延长米、维修桥涵3个,方便了公司和群众日常生产运输和果品采摘,也引来了众多客商前来收购果品。客商增多了,果品的价格提升了,群众的效益也增加了。果品收货季节,通过订单种植、直接采购以及协助销售等模式,助力群众增收。2022年,共直接采购或协助销售各类果品价值300万元,种植户亩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转换便民举措,助企帮农促发展,增服务。为促进产业振兴发展,打造了两个乡村振兴服务型中心,即转换原村级电商服务站、金融服务站,成立村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明确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并投入使用;依托浚熙农业成立村级乡村振兴农产品集散中心并挂牌,为农产品集散流通提供场所,为外地客商提供住宿。